UI 动效设计:让界面 “活” 起来的分寸感
广告
动效设计的核心原则是服务功能而非炫技,其本质是通过视觉变化传递状态信息。微交互动效(如按钮点击反馈、表单提交成功提示)能增强操作确认感,时长建议控制在 100-300ms,这个区间既能被用户感知,又不会产生等待感。例如,按钮点击时的 0.15 秒缩放效果(从 100% 到 95% 再恢复),能清晰传递已触发的信号。页面过渡动效(如组件切换、弹窗弹出)需自然流畅,时长建议 300-500ms,超过 500ms 会让用户产生明显的等待感。动效曲线的选择同样关键:进入动画可用 ease-out(先快后慢)增强轻盈感,退出动画可用 ease-in(先慢后快)强化利落感,而展开 / 收起等对称操作则建议使用 ease-in-out 保持一致性。
需警惕动画疲劳 —— 过多闪烁、滑动或旋转效果会分散用户对核心内容的注意力,甚至引发前庭功能敏感用户的眩晕感。数据显示,包含超过 5 处同时进行的动效的页面,用户完成任务的出错率会上升 32%。动效设计应遵循必要性原则:当静态元素无法清晰传递状态变化时(如加载中、数据更新),才考虑加入动效,且同一类操作需保持动效逻辑一致,形成用户可预期的交互模式。
上一篇: 网页排版的黄金法则:从可读性到层次感
下一篇: 返回列表